食品和保健食品的欺诈和虚假宣传已成消费者市场的主要问题,投诉量逐年增加。 在7月30日召开的“防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活动上,北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宋继静揭示了十大骗术。 骗术1:假借公益欺骗型,以读者俱乐或生活馆的名义对外宣传,第二刊登广告,发放小礼品等形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健康养生知识讲座,第三借助“全国健康万里行”“老年人模特队”“夕阳红旅游”等公益活动的名义,组织所谓“专家”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同时对读者俱乐部或生活馆讲解养生知识,现场开展各种互动,会后一对一诱导与会老人高价购买产品。宋继静表示,“披上合法外衣,借助公益活动,更具欺骗性。利用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和高科技手段,危害受众面广。警示谨防加价公益之名行谋财害命之实。” 骗术2:冒充专家恐吓型。第一步假专家进行虚假包装,宣传,第二步组织健康讲座和体检,由假专家介绍疾病的严重性,让消费者产生恐惧心理。第三步由假专家开展一对一的诊疗,解读体检报告,渲染体检结果的严重性,吓唬消费者,给消费者下危机,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以高价销售产品的目的。 骗术3:瞒天过海神吹型。第一步在普通酒或饮料添加地塞米松、阿司匹林等化学药物成分,第二步通过广招代理商,营造热销氛围,感觉大家都在买。第三利用广告神吹,秘方诱导,将普通酒或饮品包装陈治百病的神药。一旦神药添加了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药,长期食用对人体危害极大。 骗术4:免费旅游陷阱型,组织会议,观看视频,赠送小礼品,组织老年人到旅游景点参观旅游,目的就是推销保健品。对老年人虚假关心,欺骗钱财,甚至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破坏老年人家庭和睦,引起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事实上,天上不会掉馅饼,羊毛出在羊身上。 骗术5:非法生产毒害型。生产者设立生产窝点,大量生产含有有毒有害成分没有外包装的减肥、壮阳产品,代理商购买减肥、壮阳产品胶囊后,定制外包装,成立多个微商团队销往全国,伪造国家机关的公章等等,伪造保健食品文号、证书进行宣传,危害性生产和销售团队通过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专家提示,微商网店谨慎购买,减肥壮阳谨防受骗。 骗术6:联连施计圈套型。第一发宣传单,收集患者的病例,组织患者现身说法,以亲身经历宣传疗效,狠打亲情牌,抓住老年人孤独的心理,哄骗其购买产品,危害性就是利用癌症患者现身说法,欺骗性强,将普通食品渲染成能治疗癌症的神药,忽略正规治疗,容易延误癌症患者的治疗,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保健食品也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长期服用可以改善机能,调解身体情况,不能治病。 骗术7:虚构认证虚假型,宣传资料获取个人信息,组织定期讲座等等,第三步虚构认证,将产品伪装成高科技产品,并伺机高价向老年顾客推销。危害性将普通食品伪装成高科技产品,欺骗性强。 骗术8:量身定制诱导型,开展一些讲座,配料添加多种名贵中药材,散发宣传但,发展会员,针对消费者的病情拿出量身定做的营销方案,一对一的治疗方案。这些假老师上门推销,违法行为隐蔽。 骗术9:自编自演体验型,以体验店等高大上形象宣传,宣传产品对改善身体,治疗疾病等左右,声称只要坚持体验,疾病都会好转等等,在体验活动中自编自导消费者抢购场景,制造畅销假象。危害性夸大疗效,误导小产品在无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隐患大,高价销售,掏空老年人钱包。 骗术10:非法集资诱骗型,利用获利心理,按月分红,老年人缴纳费用后免费提供产品等等,危害性通过包装项目、制造卖点,有偿赠送形式一步步降低老年人警惕性。警示分红获利须警惕,偷鸡不成蚀把米。 并非所有的保健食品都不能买,如果想购买保健品,要怎么购买呢?宋继静表示,一定要看销售资质,到证照齐全的场所购买,注意有没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通过网络、会议、电视、先确认资质信息。再次查看外包装说明书,第一不要购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食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中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效的产品,一定要认准小蓝帽。最后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销售为目的的宣传和讲座。以上就是给大家购买食品和保健食品方面的提示,主要提高老年朋友的识假和辨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防范和理性消费。 食品和保健食品的欺诈和虚假宣传危害甚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张晋京透露,自去年7月起,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联合九部门部署保健食品的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今年6月份,全国一共查出2.9万件违规案件,获值金额15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8200多人。张晋京同时表示,随着网络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隐蔽性更强,治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东岳大街481-1号
鲁ICP备10210343号-4电话:0538-8417924
传真:0538-8413780
网址:www.tastm.cn
邮箱:takj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