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泰安市科技馆网站! 今天是:

一窥秦始皇陵内暗藏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5-10-09 15:13:40]    浏览量:5次

图文简介: 1974年,人们在陕西发现了秦始皇陵及八千多尊兵马俑。这位中国首位皇帝为守护来世,动用72万人耗时38年建造了这座宏伟陵墓。陶俑造型各异,工艺精湛。然而,因尊重、保护文物及墓内可能存在致命汞蒸气等原因

试想一下:一群凿井者为了寻找水源而挖开地面,却发现了错综复杂的地窖,以及数千尊仍在站岗的古老陶制士兵时,他们会有多惊讶?让我们跟随本文,一探中国首位皇帝的地底大军,以及未见天日的神秘皇陵。

中国史上首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于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被发现,当中藏有史上最珍贵的古代文物之一。自1974年首次发现至今,在这座古老遗址中,已发现了8000多尊兵马俑,堪称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与其说是安息之地,秦始皇陵更像是被埋葬的文明。这座地面上的金字塔形陵墓最初约堆至115米高。但随着时间过去,目前陵冢已被侵蚀至约55米高。秦始皇墓位于陵冢下方,估计占地约18万平方米,位于地下30米处。秦始皇陵周围有两道墙。内墙的周长约3840米,外墙为6210米。考古学家在三处地窖中发现8000多尊兵马俑大军伫立在距陵墓外墙约1.5公里处。自秦始皇陵被发现以来,已出土约90座坟墓。其中大多是空的,但某些坟墓的入口处有残缺的人类遗骸。

一般认为,秦始皇葬于草坟丘下方约30米处,此处如今已是热门的旅游胜地

公元前5世纪至3世纪时,中国共分为七个国家,有鉴于各国彼此交战,此时期又称战国时代。秦国位于中国西部,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登上秦国王位后,几乎立刻开始筹画其精心设计的陵寝。

嬴政(后来的秦始皇)于公元前246 年掌权并治理秦国

公元前221年,在与六国的战争中获胜后,统一了长期纷乱的地区,并诏告天下,自诩为中国第一位皇帝──始皇帝。嬴政手中握有的权力也随之扩张,在组建数十万大军后,秦始皇另有了想法:有这一世的皇宫与军队还不够,他还要陪他前往来世的宫殿与士兵。

秦始皇醉心于来世,且一再试图逃避「人终将一死」的命运。但普遍认为,对长生不死的追求反而导致他死于公元前210年。一般认为,秦始皇「长生不老药」中的主要成分是汞。尽管目前仍未完全了解秦始皇是如何食用汞,但可肯定的是绝非单纯从杯中喝下这种液态金属,有鉴于汞的强烈神经毒性会在短时间内将他毒死。较可能的食用方法是服用硫化汞矿物朱砂药丸,或将朱砂石碾碎、加入酒中饮用。然而,这种猩红色的矿物并未开启永生之门。相反地,秦始皇终年仅50岁,就被送入地下深处的宏伟陵墓。

秦始皇服用的汞很可能来自富含汞的矿物「朱砂」

秦始皇陵的建造耗时38年左右,动用了约72万名工人。这座陵墓是个地下宫殿,充满了地窖和墓穴,以便收纳秦始皇需要且希冀带至来世的所有物品。其中包括兵马俑和其他雕塑品(如军官、文官、杂技演员和马匹)。不过,这些陶制品并非陵墓中唯一的陪葬品。这位残暴的君王也希望一些仆人、官员和妃子能以血肉之躯与他一同前往来世。在陵墓周围的地窖中,就发现了上述不幸之人的遗骸,其中有些人可能遭到活埋。

数以百计的兵马俑排列成队

这些古老的士兵皆以赤陶制成,每尊兵马俑都不相同,表情、服装和发型各异。方形底座开始制作,脚和腿部刻有肌肉和骨骼。上半部则用土条一圈圈裹出身体,再将成形的躯干制成理想的形状和大小。头和手臂会分开制作,先将陶土填至模具中,制出大略的形状。成形后,脸部特征和发型则由专业工匠手工雕刻。将陶土士兵的所有组件置于阴凉处约24小时,待其风干硬化。组件硬化后,在躯干和头部刻上盔甲与军装的细节。完成后,便将双手黏至可塑的陶土上。最后要安装的是头部,只要将头部插入躯干空洞处即可。仅须绕着麻袋布制作躯干,再移除麻袋布,即可留下空洞。烧结前,会先在素俑周围挖掘通风孔,再利用窑炉(类似现代的陶器场)将这些陶俑加热至约摄氏1000度。最后,将树漆涂在刚烧结完成的陶俑上,再从有色矿物质,甚至是骨头中取出各种色素与鸡蛋混合,制成覆盖整尊陶俑的颜料。

秦始皇陵堪称世上最大规模的考古发现之一,但至今尚未进行完整挖掘作业,始皇帝仍在陵寝中安息。至于不开挖的原因,则始终成谜。有人认为这是出于对秦始皇的敬重。有人则认为,中国政府之所以没有开挖,是担心墓中物品在接触到外界时,会有所反应。不开挖陵寝的一项可能原因是:墓地土中的汞含量比例约为10亿分之250──远高于平均含量。墓中也许有流动的汞湖和汞河,数千年以来,致命的汞蒸气可能已累积在陵墓的霉气之中。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本文转载来源: 科普中国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东岳大街481-1号

鲁ICP备10210343号-4

电话:0538-8417924

传真:0538-8413780

网址:www.tastm.cn

邮箱1:takjg@126.com